走进槐房再生水厂
01
实践背景
为增强本科生对环境专业的认识,引导环境专业人员从理论走向实际,近距离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开拓创新设计视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团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本科生,以“聚焦学术就业,培育创新人才”为重点方向开展了一次学期中实践活动,主要参观北京第一座全地下再生水厂和湿地公园。水厂地下为水处理设施,地上为湿地公园,真正实现了变“邻避”为“邻利”,它的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意义,对支队成员们创新理念具有启发意义。槐房水厂的主要盈利方式是政府补贴,这也是目前国内水厂的现状,如何解决目前水厂的经济困境,让水厂能够自主盈利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02
实践过程
4月22日中午13:10,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11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到达槐房再生水厂进行参观交流。在水厂工作人员的接待下,实践支队成员们首先在水厂整体的模型处了解到再生水厂的整体构造。
支队成员们参观再生水厂整体模型
作为北京第一座全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的主要水处理工艺位于地下,地面部分是再生水出水养护的湿地公园,不仅能够解决水处理问题,出水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级标准,还能为周围市民提供了一个200多亩的湿地公园。除此之外,厂区还采用热水解+消化+板框脱水的污泥处理工艺,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理后污泥实现回用,用于湿地公园内的植物种植。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等实现了资源回收,用于厂区内发电和供热。这种水厂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意义,开拓了支队成员的视野。
支队成员们参观地上湿地公园
接着,接待人员带领支队成员们参观了地面上的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环境优美,物种丰富,更有外来的野鸭在此栖息。支队成员们还参观了湿地公园的再生水出水口,出水口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生态完整性。地面下的水厂封闭性较好,地面上的湿地几乎感觉不到水厂的气味,真正实现了变“邻避”为“邻利”,增加了周围居民的幸福度。
接待人员还带领支队成员们前往地下参观。成员们在地下近距离接触了污水处理的工艺及设备。地下污水处理厂采用自动化工艺进行管理,即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人员操作安全性。近距离的参观让支队成员们从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平时所学的知识理论,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水厂所采取的先进工艺也对成员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支队成员们参观地下污水处理工艺
支队成员们在参观结束后与工作人员的交流讨论
参观结束后,支队成员们还和水厂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支队了解了水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工艺原理。再生水厂的出水主要用于河道补水,一部分也可中水回用,回用的水主要用于工厂,这一部分水具有营利性。水厂的主要盈利方式是政府补贴,这是目前中国再生水厂的现状,也是需要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03
实践总结
近距离的参观水厂让支队成员们从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平时所学的知识理论,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这大大增长了同学们的专业认知。
全体实践支队队员在槐房再生水厂的合照
感谢北京市环保局和槐房再生水厂为本次实践提供的大力支持!
END
供稿&供图 | 环境学院研究生团委 环境学院团委
编辑 | 刘心卓
排版 | 肖丽珍
审核 | 吕一铮 晏妮